在皮肤科门诊中,荨麻疹患者常常会进行一项名为“皮肤划痕试验”的检查,以辅助诊断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可能的过敏原,这一试验通过在患者皮肤上用钝物划过,观察划痕处是否出现风团样反应来评估,有趣的是,不少荨麻疹患者在进行此项试验时,会观察到划痕处迅速出现红肿、隆起的现象,即所谓的“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为何会发生这种现象?
1、血管扩张与通透性增加:荨麻疹的本质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在皮肤划痕的刺激下,这一病理过程被加剧,导致划痕处迅速出现风团样改变。
2、肥大细胞活化:荨麻疹患者的皮肤中,肥大细胞对各种刺激(如物理刺激、化学物质等)的敏感性增高,当受到划痕刺激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形成风团。
3、神经源性炎症:有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参与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皮肤划痕可能激活了皮肤中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等物质,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和风团形成。
临床意义:
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确诊荨麻疹,还对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治疗反应有一定价值,对于持续阳性的患者,提示可能存在更广泛的血管反应性增高或持续的过敏原暴露,需进一步寻找并避免过敏原,同时加强抗过敏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荨麻疹患者常伴有的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是因其疾病状态下小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肥大细胞活化等病理生理改变所致,这一现象不仅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于这类患者,除了常规的抗过敏治疗外,还应注重个体化的过敏原管理和免疫调节治疗,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发表评论
荨麻疹患者常伴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因病态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荨麻疹患者因过敏反应导致皮肤敏感,轻微划痕即可引发阳性试验结果。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