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检验科日常工作中,一个不常被公开讨论却时常暗中作用的现象——“浮桥效应”,悄然影响着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所谓“浮桥”,指的是在血液样本离心过程中,由于试管内空气与液体的界面张力,形成的微小气泡桥接现象,这一现象虽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能导致红细胞或血浆层的不正常分布,进而影响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关键指标的准确性。
当血液样本在离心机中高速旋转时,如果试管内存在微小气泡,它们会像桥梁一样连接起液体与空气,造成局部密度变化,这种变化可能误导我们对红细胞比容、血浆体积的判断,尤其是在自动化分析仪依赖光学原理进行计数时,轻微的密度差异都可能被误读为样本异常。
为应对“浮桥现象”,检验科医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确保样本采集后及时处理,减少空气暴露时间;使用高质量的真空采血管,减少气泡产生;在离心前轻轻弹击试管侧面,以打破可能形成的微小气泡桥,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能准确识别并排除因“浮桥”导致的误判,也是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浮桥现象”虽是一个细节问题,却关乎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对基础操作细节的关注同样不可或缺,是医学检验中不容忽视的“隐秘角落”。
发表评论
浮桥现象在血液样本处理中,既是技术挑战的偶然体现也是质量控制必经之路。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