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医院检验科,我们时常会遇到因患者情绪波动而导致的“异常”检验结果,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愤怒情绪是否真的能影响血液或其他体液样本的检验结果?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愤怒作为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可以引起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甚至出现颤抖和出汗等生理反应,这些变化不仅影响患者的即时健康状况,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污染”了样本,高血压状态可能影响血液中的某些生化指标,如血糖、电解质平衡等;而紧张和焦虑则可能影响尿液样本中的某些激素水平。
这种影响通常是短暂的、非特异性的,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逆的,只要患者能在相对平静的状态下重新采样,大部分“因怒而异”的偏差都能得到纠正,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处于高压、高怒状态的患者,其身体状况可能已发生更深刻的改变,这需要我们在解读检验结果时给予更多关注和综合考量。
虽然愤怒情绪对单次检验结果的影响可能是偶然的,但它提醒我们,在医疗实践中应始终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力求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获取最准确的检验结果。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