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检验科工作多年,我深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它是医生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依据,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这些因素却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意想不到的干扰,洗衣粉就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隐形干扰源”。
洗衣粉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清洁用品,其成分多种多样,常见的洗衣粉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助洗剂、酶制剂、荧光增白剂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洗涤衣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帮助去除污渍、使衣物更加洁净,但当我们穿着用洗衣粉清洗过的衣物进行检验时,洗衣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混入检验样本中,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乳化和去污能力,如果在采集血液样本时,皮肤表面残留有洗衣粉,那么表面活性剂可能会进入血液,干扰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这可能导致血细胞计数不准确,影响医生对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的判断,同样,助洗剂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等,也可能与血液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改变血液的酸碱度或离子平衡,从而影响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荧光增白剂是洗衣粉中另一个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成分,它能使衣物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洁白亮丽,但如果在尿液检验前,尿道口周围残留有含有荧光增白剂的洗衣粉,那么在尿液样本中可能会检测到异常的荧光信号,干扰医生对尿液中是否存在病理物质的判断。
为了避免洗衣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我们在进行检验前,应该告知患者尽量避免穿着刚用洗衣粉清洗过的衣物前来采样,对于需要采集血液样本的患者,建议在采样前用清水彻底清洗采血部位,去除可能残留的洗衣粉成分,在采集尿液样本时,患者也应该注意清洁尿道口周围,确保尿液样本的纯净度。
作为医院检验科医生,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每一个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细节,虽然洗衣粉看似与检验工作毫无关联,但它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只有我们加强对这些潜在干扰因素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让检验工作真正成为守护患者健康的坚实防线。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