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实践中,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学异常,其背后往往涉及复杂的生理机制,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何在铁摄入充足的情况下,仍会出现缺铁性贫血?这实际上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效率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铁主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而血红蛋白则是红细胞中负责运输氧气的重要蛋白质,当铁的利用效率下降,如因遗传缺陷导致铁无法有效整合进血红蛋白,或因慢性病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需铁量增加时,即便饮食中铁含量充足,也会因“用得多、补得少”而出现贫血,铁代谢的调节也至关重要,当体内铁水平过高时,肝脏会通过调节铁调节蛋白(Hepcidin)的合成来限制肠道对铁的吸收,以维持体内铁平衡,在炎症等情况下,Hepcidin水平异常升高,会过度抑制肠道对铁的吸收,即使实际铁摄入不足,也会因“误判”而造成缺铁性贫血。
治疗贫血不仅需要关注铁的补充,更需从红细胞计数、铁代谢调节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方能精准“补血”,恢复机体的“造血”功能。
发表评论
贫血之谜,在于红细胞与铁代谢的精细调节。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