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中毒的检验与防范

白果中毒的检验与防范

在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因误食白果而导致中毒的病例,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白果虽有一定药用价值,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严重危害。

白果,又称银杏果,是银杏树的果实,其外观呈椭圆形,外壳坚硬,成熟时为黄色或橙黄色,白果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具有药用功效,如银杏内酯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等作用,白果中也含有银杏酸、银杏酚等有毒物质,尤其是未经加工处理的白果,毒性较强。

当患者因食用白果出现中毒症状前来就医时,我们检验科会迅速展开一系列检验工作,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食用白果的数量、时间、加工方式等信息,这对于判断中毒的程度和原因至关重要,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检验分析,通过血液检验,我们可以检测血液中一些生化指标的变化,比如肝肾功能指标,白果中毒可能会导致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能会出现异常升高,尿液检验也能提供重要线索,观察尿液中的成分是否有改变,例如是否出现蛋白尿等。

在检验过程中,我们还会特别关注一些与神经系统相关的指标,因为白果中毒常常会影响神经系统,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肢体麻木、抽搐、昏迷等症状,通过对血液中某些神经递质水平的检测,以及对神经系统相关酶活性的分析,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受损情况。

曾经有一位患者,因食用了大量未炒熟的白果后,出现了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随后逐渐出现意识模糊,我们检验科迅速对其进行检验,发现患者血液中肝肾功能指标明显异常,尿液中也出现了蛋白,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确诊为白果中毒,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各项指标也恢复正常。

为了避免白果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也有必要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食用白果时,一定要经过充分的加工处理,去除其有毒外皮和胚芽,煮熟煮透后再食用,要严格控制食用量,儿童更应谨慎食用,只有正确认识白果的特性,科学合理地食用,才能让白果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而不至于给健康带来威胁,作为检验科医生,我们希望通过准确的检验为白果中毒患者提供及时诊断和治疗依据,也希望通过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白果中毒的危害,做好预防工作。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