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等,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它通常是由于肩部软组织不明原因自限性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 40 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肩周炎的症状较为典型,患者起初会感到肩部逐渐疼痛,疼痛可为钝痛、刀割样痛,夜间或天气变化时加重,随着病情发展,肩关节活动受限日益明显,外展、上举、内外旋等动作均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严重时穿衣、梳头、洗脸等日常活动都难以完成,肩部肌肉还可能出现萎缩,尤其是三角肌。
在检验科,对于肩周炎的诊断,多项检查具有重要意义,血液检查方面,炎症指标如血沉、C 反应蛋白等可能会出现轻度升高,但特异性不强,仅作为参考。
影像学检查不可或缺,X 线检查可排除肩部骨折、脱位、骨关节炎等其他疾病,观察肩部骨骼结构是否正常,磁共振成像(MRI)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肩部软组织情况,如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结构是否损伤,对于判断肩周炎的病情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若发现肩袖撕裂,就需要与肩周炎相区分,因为两者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关节造影也是一种辅助诊断手段,通过向关节腔内注入造影剂,然后进行 X 线或 CT 扫描,可显示关节囊、韧带等结构的完整性,有助于明确诊断肩周炎及判断其严重程度。
体格检查是诊断肩周炎的重要环节,医生通过触诊可了解肩部肌肉、肌腱、关节等部位有无压痛、硬结等;检查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评估外展、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等动作的受限程度;还会进行特殊试验,如搭肩试验、落臂试验等,以辅助诊断。
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早期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为主,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理疗等;配合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疼痛,肌肉松弛剂缓解肌肉紧张,在病情缓解后,应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肩部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逐渐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检验科医生在肩周炎的诊断过程中,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检查手段,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早日摆脱肩周炎的困扰,恢复正常生活。
发表评论
肩周炎:多角度认识与检验诊断要点,揭示疾病全貌的深度解析。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