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肾脏、血液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组织,在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实验室检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液学检查是SLE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血常规中,常见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表现,白细胞减少可能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红细胞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血小板减少则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血沉增快也是SLE常见的表现之一,它反映了体内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
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SLE的关键,抗核抗体(ANA)是SLE的筛选试验,阳性率较高,但特异性不强,抗双链DNA抗体对SLE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其滴度变化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抗Sm抗体是SLE的标志性抗体,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较低,还有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它们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SLE诊断的准确性。
补体水平的检测在SLE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C3、C4是补体经典途径的重要成分,在SLE活动期常出现降低,补体水平的下降提示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补体的消耗,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补体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和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尿液检查对于SLE患者肾脏受累的诊断至关重要,蛋白尿是肾脏受累的常见表现,其程度可反映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血尿也是常见的尿液异常,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增多,还可检测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更准确地评估肾脏功能。
在临床工作中,检验科医生需要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信息,综合分析各项检验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病情监测指标,对于疑似SLE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检验方法和指标也在不断涌现,检验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发表评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验诊断,通过综合分析免疫学、血液及影像学等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重大。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