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性传播疾病,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它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作为医院检验科医生,我对梅毒有着深入的了解,深知其危害与复杂性。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其病程漫长且复杂,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等不同阶段。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2 - 4周出现,硬下疳好发于外生殖器,开始为小红斑,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性丘疹,数天内丘疹扩大形成硬结,表面发生坏死形成单个直径为1 - 2cm、圆形或椭圆形无痛性溃疡,边界清楚,周边水肿并隆起,基底呈肉红色,触之有软骨样硬度,表面有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若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螺旋体可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全身,导致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进入二期梅毒,二期梅毒常在硬下疳消退后3 - 4周左右出现,由于梅毒螺旋体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全身,引起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可出现梅毒疹,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皮疹,如斑疹、丘疹、斑丘疹、脓疱、蛎壳状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部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损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可有瘙痒,黏膜损害可见于口腔、咽、喉或生殖器黏膜红肿及糜烂,在肛周、外生殖器可发生扁平湿疣,表面湿润,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
未经治疗的二期梅毒,经过3年左右(最早2年,最晚20年),40%患者发生三期梅毒,三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骨梅毒、眼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等,三期梅毒损害可累及全身各系统,破坏性大,但梅毒螺旋体数量减少,传染性弱。
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常用的方法有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用于梅毒的确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主要用于筛查及疗效观察。
对于梅毒的治疗,青霉素类药物是首选,早期梅毒患者经足量规则治疗后,预后良好;晚期梅毒患者虽可治愈,但已遭破坏的组织难以修复。
梅毒的预防至关重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梅毒的认识,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为检验科医生,我们肩负着及时准确诊断梅毒的重任,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守护人们的健康防线,让梅毒这一“幽灵”无处遁形。
发表评论
梅毒,隐秘的性健康杀手;预防为主、早诊共筑安全防线。
添加新评论